威爾第由斯卡拉大劇院出品的處女作《奧貝爾托》於1839年11月上演,並獲得一定的成功。演出後,斯卡拉大劇院總監向威爾第提供了一份包含演出額外兩部作品機會的合同。
在他籌備自己的第二部歌劇《一日國王》時,妻子瑪格麗特去世。這部在1840年9月上演的《一日國王》也並不成功,威爾第因此陷入絕望當中,並發誓永遠放棄作曲。所幸,斯卡拉大劇院總監梅雷利說服威爾第寫下了《納布科》,這部歌劇在1842年3月的首演讓威爾第一舉成名。相傳,是希伯來奴隸的合唱《乘著金色的翅膀》促使威爾第再次譜寫音樂。
在1843年後的10年中,威爾第創作了14部歌劇,這段時期被稱作他的「畫廊年」。這些歌劇包括1843年的《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和1844年的《埃爾納尼》。對某些人來說,威爾第創作的最重要、最原創的歌劇是1847年的《馬克白》。威爾第在《馬克白》中首次嘗試創作一部沒有愛情故事的歌劇,這也打破了19世紀義大利歌劇的基本慣例。
在1847年,威爾第改編了《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並將其命名為《耶路撒冷》,該部歌劇被巴黎歌劇院搬上舞台。由於一些必須遵循的巴黎慣例(包括芭蕾舞),《耶路撒冷》成為威爾第的首次法國大歌劇形式的嘗試。
在他的「畫廊年」即行將結束落之時,威爾第創作了他最偉大的傑作之一的《弄臣》(1851年於威尼斯首演)。由於這部歌劇主要建立在雨果的一部戲劇(Le roi s'amuse)之上,它的唱詞必須經過大量的修改才能夠符合當時的審查標準,威爾第也因此數次幾乎徹底放棄它的創作。這部歌劇一經上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過《弄臣》,威爾第將他對當時社會的關注、多元的文化以及各種新奇的元素融入他的歌劇當中。 《弄臣》中的音樂包括了樂隊音樂,如:第一場和《女人善變》;義大利式的旋律,如:著名的四重唱《讚美你,美麗的愛神》;室內樂,如:弄臣與斯帕拉富奇萊的二重唱。
在這之後威爾第創作了他的「中期三大歌劇」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分別是《游吟詩人》和《茶花女》。後者以小仲馬的同名小說為基礎。
在1855年到1867年之間,威爾第創作出大量的以《化裝舞會》、《命運之力》、《西西里晚禱》和《唐·卡洛》為代表的偉大音樂作品。後兩部歌劇都由巴黎歌劇院委託創作,並首演於法國。值得說明的是,如今這兩部歌劇大多以義大利改編版上演。
1869年後威爾第先後創作了紀念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安魂曲及大型歌劇《阿依達》等多部古典優雅的作品。
威爾第於1894年創作了他最後一部純粹的交響樂隊作品—為在法國上演的《奧賽羅》所作的芭蕾音樂。多年後,托斯卡尼尼與NBC交響樂團為RCA唱片公司錄製了這部小品,也藉此補充了1947年托斯卡尼演繹的歌劇全集。
在1897年,威爾第完成了傳統拉丁設置的《聖母悼歌》,它與《感恩贊》、《讚美童貞女瑪麗亞》、《聖母頌》這三部作品一道組成了威爾第最後四部神聖作品(Quattro Pezzi Sacri)。
1901年1月21日,在米蘭大旅店(Grand Hotel et de Milan)居住期間,威爾第患上中風。此後,威爾第逐漸衰弱,在6天後的1月27日離開了人世。當時在米蘭,人們為他舉行國葬。
葬禮上,托斯卡尼指揮了由義大利各地音樂家組成的巨型樂隊和合唱團。到如今,這仍是義大利歷史上最大的公眾集會。
--------------------威爾第重要作品列表--------------------------
• 《奧貝爾托》(Oberto, Conte di San Bonifacio)(1839)
• 《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1840)
• 《拿布果》(Nabucco)(1842)
• 《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I Lombardi)(1843,修訂後稱《耶路撒冷》)
• 《埃爾納尼》(Ernani)(1844)
• 《兩個福斯卡羅》(I due Foscari)(1844)
• 《聖女貞德 (歌劇)》(Giovanna d'Arco)(1845)
• 《阿爾齊拉》(Alzira)(1845)
• 《阿蒂拉》(Attila)(1846)
• 《馬克白》(Macbeth)(1847)
• 《強盜》(I masnadieri)(1847)
• 《海俠》(Il corsaro)(1848)
• 《萊尼亞諾戰役》(La battaglia di Legnano)(1849)
• 《路易莎·米勒》(Luisa Miller)(1849)
• 《斯蒂費利奧》(Stiffelio)(1850,修訂後稱《阿羅爾多》)
• 《弄臣》(Rigoletto)(1851)
• 《遊唱詩人》(Il trovatore)(1853)
• 《茶花女》(La traviata)(1853)
• 《西西里晚禱》(Les vêpres siciliennes)(1855)
• 《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1857)
• 《化妝舞會》(Un ballo in maschera)(1859)
• 《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1862)
• 《民族贊》(1862,合唱)
• 《唐·卡洛斯》(Don Carlos)(1867)
• 《阿依達》(Aida)凱旋進行曲”(1871)
•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1873)
• 《安魂彌撒曲》(Requiem)(1874,合唱)
• 《奧泰羅》(Otello)(1887)
• 《聖母頌》(Ave Maria)(1889,合唱)
• 《法爾斯塔夫》(Falstaff)(1893)
• 《聖母悼歌》(Stabat Mater)(1898,合唱)
• 《感恩贊》(Te Deum)(1898,合唱)
• 《讚美童貞女瑪麗亞》(Laudi alla Vergine Maria)(1898,合唱)
Montegrappa和設計師Maurizio Cavazzuti非常榮幸能夠參加Giuseppe Verdi誕生200週年紀念活動,並獲得授權生產限量系列商品,對最偉大的作曲家和音樂家獻上最崇高的敬意!
為紀念Giuseppe Verdi誕生於西元1813年,全球限量系列總數量為1813只,包括350只鋼筆,650只鋼珠筆和813只原子筆。材質為黑色樹脂和銠。
我們希望透過這樣有著義大利藝術的書寫精品能讓我們隨時記住這位偉大的作曲家。
這個限量系列筆蓋的一側是以雷射雕刻Giuseppe Verdi的臉圖騰,另一側是他的簽名。而筆蓋邊緣的前側的寫上了紀念日期(1813-2013),後側則寫上了“Bicentenario”(意大利語為“200年”)。筆蓋的頂部有著Montegrappa典型的LOGO,有著義大利三色旗包圍在外。
這個典雅的系列在18K金筆尖部分有著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基金會的標誌。